资料来源: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整理 百度文库
排列组合公式
从m个人中挑出n个人进行排列的可能数量
从m个人中挑出n个人进行组合的可能数
加法和乘法原理
加法原理(两种方法均能完成此事): m+n 某件事有两种方法完成,第一种方法可由m种方法完成,第二种方法可由n种方法完成,则这件事可又m+n种方法完成。
*乘法原理(完成第一个步骤才能进行第二个步骤,要两个步骤才能完成此事,步骤顺序可以该变): mn** 某件事由两个步骤完成,第一个步骤可由m种方法完成,第二个步骤可由n种方法完成,则这件事可由m*n种方法完成
常见排列
重复排列和非重复排列 即从一箱小球中取球,根据每一次取出后是否放回决定是重复排列还是非重复排列。
对立事件 两个事件若为对立事件,那么至少有一个会发生,而一个事件发生的同时另外一个必然不发生。
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
随机试验的要求:
- 每一次实验都在相同条件下进行
- 结果是可知的
- 实验可以重复进行
实验的可能结果称为随机事件。
基本事件,样本空间和事件
在一个实验中,具有如下性质的事件被称为基本事件:
- 每进行一次实验,必须发生,且只能发生这一组中的一个事件
- 任何事件,都是由这一组中的部分事件组成的。
这样一组事件中的每一个事件称为基本事件,用ω来表示。
基本事件的全体称为实验的样本空间,用Ω表示。
一个事件就是由Ω中的部分点(基本事件ω)组成的集合。通常用大写字母A,B,C…表示事件,它们是Ω的子集。
Ω为必然事件,Φ为不可能事件。 不可能事件(Φ)的概率为零,而概率为零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;同理,必然事件(Ω)的概率为1,但概率为1的事件也不一定是必然事件。
事件的关系与运算
关系
如果事件A是事件B的组成部分,(A发生则事件B必然发生):A⊂B
如果同时有A⊂B,B⊂A,则称事件A与事件B等价,或称A等于B:A = B
A,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,则称A加B:A∪B,或者A+B。
属于A而不属于B的部分所构成的事件,称为A与B的差,记为A-B,也可以表示为A-AB或者AB,它表示A发生而B不发生的事件。
A,B同时发生:A∩B,或者 AB。
A∩B=Φ,则表示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,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不相容或者互斥。基本事件是互不相容的。
Ω-A称为事件A的逆事件,或称A的对立事件,记为A。它表示A不发生的事件。互斥不一定对立,但对立一定互斥。
运算
结合律:
- A(BC)=(AB)C
- A∪(B∪C)=(A∪B)∪C
分配律:
- (AB)∪C=(A∪C)∩(B∪C)
- (A∪B)∩C=(AC)∪(BC)
德摩根律:
概率的公理化定义
设Ω为样本空间,A为事件,对每一个事件A都有一个实数P(A),若P(A)满足下列三个条件:
- 0≤P(A)≤1
- P(Ω)=1
- 对于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,…有 亦称为有可列可加性。
则称P(A)为事件A的概率。
古典概型
定义:
性质:
设任一事件A,它是由组成的,则有
几何概型
若随机实验的结果为无限不可数并且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均匀,同时样本空间中的每一个基本事件可以使用一个有界区域来描述,则称此随机试验为几何概型。对任一事件A, 其中L为几何度量(又称几何测度,包括长度,面积,体积等)
加法与减法公式
加法公式
P(A+B)=P(A)+P(B)— P(AB) 当P(AB)=0时,P(A+B)=P(A)+P(B)
减法公式
P ( A - B ) = P ( A ) - P ( AB ) 当B⊂A时,P ( A - B ) = P ( A ) - P(B) 当A=Ω时,P(B) = 1-P(B)
条件概率
定义: 设A,B是两个事件,且P(A)>0,则称为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,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,记为
条件概率是概率的一种,它同样符合概率的公理性定义,所有的概率性质都适合于条件概率。
乘法公式
P(AB)=P(A)P(B|A) 更一般的,对事件,若,则
独立性
两个事件的独立性
设事件A,B满足P(A|B)=P(A)或P(B|A)=P(B),则称事件A,B相互独立。 且P(AB)=P(A)P(B)
若事件A,B相互独立,则可得到也都相互独立。
必然事件Ω和不可能事件Φ与任何事件都相互独立。Φ与任何事件都互斥。
多个事件的独立性
设ABC是三个事件,若他们是两两独立: P(AB)=P(A)P(B) ; P(AC)=P(A)P(C) ; P(BC)=P(B)P(C)
若为相互独立,则: P(ABC)=P(A)P(B)P(C)
全概公式
设事件满足:
- 互不相容,
则有:
贝叶斯公式
设事件满足:
- 互不相容,
则有 此公式即为贝叶斯公式。